- 深入大漠边缘,书写青春答卷——西南石油大学学子赴新疆三十四团开展暑期社会实践
- 发布时间:2025-08-28
-
引言: 八月的川渝,热浪翻滚。而当大多数学生开始享受暑假时,一支来自西南石油大学化学化工学院的青年队伍,却选择背起行囊,逆向而行,奔赴一个更为炽热和遥远的地方—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二师三十四团。他们将以志愿服务的汗水,为这片土地注入青春的活力,也在实践中完成一份独特的青春答卷。
正文:
2025年8月9日,伴随着火车规律的轰鸣声,“基层志愿服务暑期社会实践队”的八名成员,在队长刘嘉鹏的带领下,踏上了这趟跨越近三千公里的旅程。从成都平原到戈壁绿洲,窗外的景色从青翠葱茏变为辽阔苍茫。对于团队成员、2024级的叶泓轩来说,这是他第一次来到祖国的大西北,“心情既激动又忐忑,激动于即将见识到课本上的辽阔疆土,忐忑于不知道自己能为大家做些什么。”
经过长途跋涉,团队终于抵达目的地——位于塔克拉玛干沙漠东北缘的尉犁县三十四团。干燥的热风扑面而来,湛蓝的天空下,整齐的防风林和现代化的农业设施,无声地诉说着兵团人艰苦奋斗、屯垦戍边的历史。
实践的第一站,是融入。8月10日,队员们的身影出现在团场社区。没有过多的休整,大家迅速分成两个小组,拿起扫帚、铁锹和垃圾袋,投入到社区环境卫生整治中。一组队员细致地清扫着社区广场和道路两旁的落叶与尘土;另一组则深入小区的绿化带,专注地捡拾隐藏在草丛中的塑料瓶、包装袋等白色垃圾。烈日当空,汗水很快浸透了他们的衣襟。来自福建泉州的队员林泽和感慨道:“这里的太阳和老家的一样毒,但劳动的成就感却格外不同。我们清扫的不仅是一条街道,更是我们与这片土地建立联系的第一步。”
他们的劳动被社区居民看在眼里。一位散步的老大爷主动上前,用带着浓厚口音的普通话说道:“娃娃们,辛苦喽!从那么远的地方来帮助我们,谢谢你们!”这句质朴的感谢,瞬间洗刷了大家所有的疲惫。叶泓轩在当晚的团队日志中写道:“身体的劳累是真实的,但内心的充盈更是真实的。原来,‘为人民服务’这五个字,落到实处,就是扫好一片地,捡起一个垃圾袋,换来一个真诚的微笑。”
这看似简单的清扫工作,是一次深刻的“扎根”仪式。它让这些象牙塔里的大学生褪去了最初的陌生与隔阂,用最质朴的劳动与汗水,真正触摸到了基层的脉搏,为他们后续的实践打下了坚实的情感基础。他们明白,接下来的任务,不再是浮于表面的“体验”,而是沉下心去的“服务”。
结语: 青春的脚步,丈量祖国的辽阔;志愿的汗水,浇灌成长的土壤。在三十四团的第一天,西南石大的学子们用行动宣告:他们来了,不是作为旁观者,而是作为建设者、服务者的一员。这份从“做客”到“做主”的心态转变,标志着他们的社会实践,已然开了一个好头。(基层服务暑期志愿队)